xīng bīng

兴兵


拼音xīng bīng
注音ㄒ一ㄥ ㄅ一ㄥ

繁体興兵


兴兵

词语解释

兴兵[ xīng bīng ]

⒈  调动军队打仗。

兴兵讨伐。

start war; send an army;

引证解释

⒈  起兵。

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颜率 至 齐,谓 齐王 曰:‘夫 秦 之为无道也,欲兴兵临 周 而求九鼎。’”
《后汉书·伏隆传》:“宗室兴兵,除乱诛 莽。”
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文王 在时,天下三分,已有其二。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, 文王 若在,或者不致兴兵。”

国语辞典

兴兵[ xīng bīng ]

⒈  发兵征讨。

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「欲兴兵临周,而求九鼎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七回》:「令进兵取冀州,约以夹攻,瓒必兴兵。」

兴师 出兵

分字解释


兴兵造句

  • (1)不违背农时,不在疾病流行时兴兵作战,为的是爱护自己的民众;不乘敌人国丧时去进攻它,也不趁敌国灾荒时去进攻它,为的是爱护敌国的民众;不在冬夏两季兴师,为的是爱护双方的民众。
  • (2)亮再不能兴兵讨贼,悠悠苍天何薄于我。
  • (3)安条克四世会留意,背弃摩西五经的犹太人,他必兴兵,这兵必亵渎圣地。
  • (4)这两个国家常常为了争取地盘,兴兵动武[.造句网],一仗下来伤亡数万是常有的事。
  • (5)他必兴兵,这兵必亵渎圣地,就是保障,除掉常献的燔祭,设立那行毁坏可憎的。
  • (6)蒿里行,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淮南弟称号,刻玺于北方。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曹操 
  • (7)两国争雄动战争,不劳金鼓便兴兵
  • (8)高王请救兵于中国,中国兴兵靖难。
  • (9)主公,依属下看,这三唐乡内部不稳,却又无故兴兵,唐三此人颇有点穷兵黩武,败亡怕是就在旦夕之间。
  • (10)唐太宗曾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,决意兴兵击高丽。
  • (11)我族向来尊天敬地,有知天庭兴兵至此,有何贵干?
  • (12)陆逊亦知其意,故假作兴兵之势以应之,实是坐观成败耳。
  • (13)中各方势力朋比相谋,合纵联横,最后周公兴兵三年,伐谋平乱。
  • (14)虽然吕布记得很清楚,郝萌后来在袁术地鼓惑下,兴兵反叛,但这个时候,他认定郝萌还没有这个心思,因而尽可以大胆放心地用。
  • (15)王大怒,复书言:“今兴兵诛君侧恶,天命有归,非人所能阻。
  • (16)何方势力竟然兴兵动众,进犯华夏九州?
  • (17)今天我兴兵到此,不是为了图取大位,以求得永远享受,只是因为明国屡次构怨,难以容忍,不得已而为之。
  • (18)历史上千奇百怪的战争藉口层出不穷,但因一家糕饼店的损失而兴兵征伐一个国家,真是合理的藉口吗?
  • (19)险已极,即朕亦畏之。他怕胤禩搞逼宫,说“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,仰赖其恩,为之兴兵搆难,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”。冯尔康 
  • (20)近闻武昌东山凤凰来仪,大江之中黄龙屡现,主公德配唐虞,明并文武,可即皇帝位,然后兴兵
  • (21)内乱已令人担忧,更加之尚有东吴、西蜀两个外敌,他们会乘机兴兵犯境,造成内乱外患的夹击。
  • (22)洋人凶悍成性,天津民风好斗,双方各不相让,很可能构怨兴兵,酿成大变,自己也可能丧命。
  • (23)今愚仁叔三战三北,现在被逼枉死城内,闻老仁侄兵多将广,速于兴兵前来,一则报老仁侄不共戴天之仇,二则救愚仁叔旦夕必毙之命,岂非两全。
  • (24)至于偷袭北大营一事,虽然是个机会,但我军出师无名,事后倘若计较起来,反给了朱温兴兵的借口,可谓得不偿失,还是算了吧……
  • (25)主公只说新据诸郡,众心不安,未可兴动,待人心定后方可兴兵
  • (26)贞观十八年(公元644年)太宗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,决意兴兵击高丽。
  • (27)今置之河曲,此属桀黠,实难制御,往往不受军州约束,兴兵剽掠;闻其逃者已多与虏声问往来,通传委屈。
  • (28)对于陆少华这种平时眼高于顶,真要到了关键时刻,却又百无一能的家伙,终于彻底看透了!所谓“未曾兴兵,先寻败路。
  • (29)此时各地诸侯霸主,皆欲以讨伐之名一统天下,但一山自有一山高,群雄皆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若兴兵讨伐,则让后人捡了便宜,故都不动声色,但却暗流汹涌。
  • (30)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,罪在不赦,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。

※ "兴兵"的意思解释、兴兵是什么意思由ABC词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