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!--title--]
出自[!--chaodai--]:荀子的《劝学》
[!--newstext--]
君子曰:學不可以已。
青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;冰,水為之,而寒于水。
木直中繩,輮以為輪,其曲中規。
雖有槁暴(pù),不複挺者,輮使之然也。
故木受繩則直,金就砺則利,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
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臨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;不聞先王之遺言,不知學問之大也。
幹、越、夷、貉之子,生而同聲,長而異俗,教使之然也。
詩曰:“嗟爾君子,無恒安息。
靖共爾位,好是正直。
神之聽之,介爾景福。
”神莫大于化道,福莫長于無禍。
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;吾嘗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。
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;順風而呼,聲非加疾也,而聞者彰。
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緻千裡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。
君子生非異也,善假于物也。
(君子生 通:性)
南方有鳥焉,名曰蒙鸠,以羽為巢,而編之以發,系之葦苕,風至苕折,卵破子死。
巢非不完也,所系者然也。
西方有木焉,名曰射幹,莖長四寸,生于高山之上,而臨百仞之淵,木莖非能長也,所立者然也。
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。
蘭槐之根是為芷,其漸之滫,君子不近,庶人不服。
其質非不美也,所漸者然也。
故君子居必擇鄉,遊必就士,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。
物類之起,必有所始。
榮辱之來,必象其德。
肉腐出蟲,魚枯生蠹。
怠慢忘身,禍災乃作。
強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
邪穢在身,怨之所構。
施薪若一,火就燥也,平地若一,水就濕也。
草木疇生,禽獸群焉,物各從其類也。
是故質的張,而弓矢至焉;林木茂,而斧斤至焉;樹成蔭,而衆鳥息焉。
醯酸,而蚋聚焉。
故言有招禍也,行有招辱也,君子慎其所立乎!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。
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裡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
骐骥一躍,不能十步;驽馬十駕,功在不舍。
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
蚓無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,上食埃土,下飲黃泉,用心一也。
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,用心躁也。
是故無冥冥之志者,無昭昭之明;無惛惛之事者,無赫赫之功。
行衢道者不至,事兩君者不容。
目不能兩視而明,耳不能兩聽而聰。
螣蛇無足而飛,鼫鼠五技而窮。
《詩》曰:“屍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
淑人君子,其儀一兮。
其儀一兮,心如結兮!”故君子結于一也。
昔者瓠巴鼓瑟,而流魚出聽;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秣。
故聲無小而不聞,行無隐而不形 。
玉在山而草木潤,淵生珠而崖不枯。
為善不積邪?安有不聞者乎?學惡乎始?惡乎終?曰:其數則始乎誦經,終乎讀禮;其義則始乎為士,終乎為聖人, 真積力久則入,學至乎沒而後止也。
故學數有終,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。
為之,人也;舍 之,禽獸也。
故書者,政事之紀也;詩者,中聲之所止也;禮者,法之大分,類之綱紀也。
故學至乎禮而止矣。
夫是之謂道德之極。
禮之敬文也,樂之中和也,詩書之博也,春秋之微 也,在天地之間者畢矣。
君子之學也,入乎耳,着乎心,布乎四體,形乎動靜。
端而言,蝡而動,一可以為法則。
小人之學也,入乎耳,出乎口;口耳之間,則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!古之學者為己,今之學者為人。
君子之學也,以美其身;小人之學也,以為禽犢。
故不問而告謂之傲,問一而告二謂之囋。
傲、非也,囋、非也;君子如向矣。
學莫便乎近其人。
禮樂法而不說,詩書故而不切,春秋約而不速。
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,則尊以遍矣,周于世矣。
故曰:學莫便乎近其人。
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,隆禮次之。
上不能好其人,下不能隆禮,安特将學雜識志,順詩書而已耳。
則末世窮年,不免為陋儒而已。
将原先王,本仁義,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。
若挈裘領,诎五指而頓之,順者不可勝數也。
不道禮憲,以詩書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不可以得之矣。
故隆禮,雖未明,法士也;不隆禮,雖察辯,散儒也。
問楛者,勿告也;告楛者,勿問也;說楛者,勿聽也。
有争氣者,勿與辯也。
故必由其道至,然後接之;非其道則避之。
故禮恭,而後可與言道之方;辭順,而後可與言道之理;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緻。
故未可與言而言,謂之傲;可與言而不言,謂之隐;不觀氣色而言,謂瞽。
故君子不傲、不隐、不瞽,謹順其身。
詩曰:“匪交匪舒,天子所予。
”此之謂也。
百發失一,不足謂善射;千裡蹞步不至,不足謂善禦;倫類不通,仁義不一,不足謂善學。
學也者,固學一之也。
一出焉,一入焉,塗巷之人也;其善者少,不善者多,桀纣盜跖也;全之盡之,然後學者也。
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,故誦數以貫之,思索以通之,為其人以處之,除其害者以持養之。
使目非是無欲見也,使耳非是無欲聞也,使口非是無欲言也,使心非是無欲慮也。
及至其緻好之也,目好之五色,耳好之五聲,口好之五味,心利之有天下。
是故權利不能傾也,群衆不能移也,天下不能蕩也。
生乎由是,死乎由是,夫是之謂德操。
德操然後能定,能定然後能應。
能定能應,夫是之謂成人。
天見其明,地見其光,君子貴其全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只有击打石头,才会有火花;如果不击打,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。
人也是这样,只有通过学习,才能掌握知识;如果不学习,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。
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,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。
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,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“少年”吗?
注释
乃:才。
元:原本、本来。
始:方才。
道:事物的法则、规律。这里指各种知识。
非:不是。
自然:天然。
运:运用。
贤:才能。
青春:指人的青年时期。
岂:难道。
长:长期。
[!--chaodai--]·[!--zuozhe--]的简介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,华夏族(汉族),战国末期赵国人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政治家,时人尊称“荀卿”。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,因“荀”与“孙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称孙卿。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后为楚兰陵(位于今山东兰陵县)令。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,提倡性恶论,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‘性善说’比较,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。 ...〔
► 荀子的诗(2篇) ► 荀子的名句(276条)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