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末倒置


本末倒置

拼音běn mò dào zhì

解释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

出处金 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

本末倒置的典故

战国时,有一次齐国的国王派使臣去访问赵国。使臣到了赵国,把齐王的信交给了赵威王,赵威王连看都没看,就亲切地问使臣:齐国怎么样?今年收成好吗?老百姓生活得好吗?齐王的身体好吗?使臣听了,心里很不高兴,对赵威王说:齐王派我来访问赵国,可您连信都不看,而是先问收成、百姓,最后才问国王,这不是本末倒置吗?赵威王笑着说:对于一个国家来讲,粮食是最重要的,还有,如果没有百姓,哪有什么国王啊!所以我这样问,根本没有本末倒置。本末:树根和树梢,比喻事物的根本和细枝末节;置:放置。这个成语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,根本的和非根本的的关系搞颠倒了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本末倒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阿平绝倒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。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,常贻笑大方。
不容置辩 置:安放。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。指没有辩护的余地。
不惜工本 指舍得出本钱。
不置褒贬 置:安放,这里有“加以”之间。褒:褒奖,夸赞,表扬。贬:贬低,指责。不加以表扬或批评。
秉要执本 秉:执,拿着;要:重要的;本:根本。指抓住要害和根本、
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,手工、商贾为末。指背离主要部分,追求细微末节。
本同末异 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。
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。
本性难移 移:改变。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;难以改变。
拜倒辕门 辕门: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。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,自愿认输。